搜索
别让打呼噜“鼾”走健康:警惕它与中风之间的联系
2025-04-11 15:49:14   来源:网络

  中风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,其发病机制和相关危险因素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。近年来,原本常见的睡眠现象——打呼噜与中风之间的潜在联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。

  北京大学在《柳叶刀 - 区域健康(西太平洋)》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孟德尔随机研究,为打呼噜与中风的关联提供了有力证据。该研究针对中国嘉道理生物库 82339 名参与者的数据展开分析,在为期 10 年的随访过程中,共有 19623 例卒中(即俗称的中风)发生,其中包括 11483 例缺血性卒中病例和 5710 例出血性卒中病例。研究结果表明,打鼾与整体卒中、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呈现正相关关系。具体而言,打鼾使卒中总体风险增加 56%,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 50%,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 102%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非肥胖参与者中,打鼾与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关联依然显著,这说明这种因果关系与体重指数并无关联。

  打鼾主要指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,这是一种在睡眠过程中由于气道塌陷和阻塞,进而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,导致低氧血症、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的现象。其增加中风风险的机制较为复杂,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、代谢功能受影响、炎症反应进程加快、血管内皮受损等方面。

  间歇低氧和睡眠片段化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,从而增加高血压、房颤、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。而大量医学研究已证实,这些心血管疾病是引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。

  打鼾会对代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,引发高脂血症、肥胖、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。这些病症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病变,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。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患有上述代谢性疾病的人群中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。由于间歇性低氧导致低氧相关自由基形成和氧化应激反应增加,促进了炎性因子诱导炎症反应的进程,增加了黏附分子的浓度,使得血管状态变差,容易引发中风。许多临床研究都观察到了炎症反应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。血管内皮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会受到损伤,这会加重动脉硬化,导致血管弹性下降、管腔狭窄,进而增加中风的风险。血管内皮功能的正常对于维持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,一旦受损,中风的风险就会显著提高。此外,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仅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,还会加重中风后的脑损伤,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。

  综上所述,严重打呼噜,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,与中风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联。从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结果,到对内在机制的深入揭示,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。打呼噜不再是单纯的“睡眠小问题”,而是潜藏在黑暗中的“健康杀手”,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血管健康,增加中风的风险。

  因此,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打呼噜问题,尤其是那些长期、严重打呼噜的人群。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存在严重的打呼噜症状,应及时就医,进行专业的睡眠呼吸监测,以明确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。一旦确诊,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干预,例如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(CPAP)疗法、口腔矫治器,甚至进行手术治疗等。通过积极的治疗,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,降低中风风险,守护我们的脑健康。

  睡眠占据了我们生命中的三分之一时间,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。让我们从关注睡眠中的“呼噜声”开始,重视睡眠健康,远离中风威胁,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。请记住,及时干预,才能有效预防,别让打呼噜“鼾”走健康,更别让它“鼾”走生命!

推荐资讯
阅读排行